立足制造業基礎 宜興環保業尋求服務業轉型
發布時間:
2020-06-17
宜興作為我國環保產業最為集中的區域,是全國首家環保類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素有“環保之鄉”美譽。2010年被科技部及工信部分別列為國家火炬計劃環保裝備制造和服務產業基地。宜興環保產業規模全國領先,有1400多家環保企業, 2000多個系列產品,產業鏈配套完善,總收入達350億元,環保產品和工程遍及全國省市、并輻射到東南亞和中亞等國。其中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是我國唯一以發展環保產業為特色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企業368家,業務總收入250多億元。
宜興作為我國環保產業最為集中的區域,是全國首家環保類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素有“環保之鄉”美譽。2010年被科技部及工信部分別列為國家火炬計劃環保裝備制造和服務產業基地。宜興環保產業規模全國領先,有1400多家環保企業, 2000多個系列產品,產業鏈配套完善,總收入達350億元,環保產品和工程遍及全國省市、并輻射到東南亞和中亞等國。其中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是我國唯一以發展環保產業為特色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企業368家,業務總收入250多億元。
前不久,國家《環保裝備“十二五”發展規劃》出臺,《環境服務業“十二五”規劃(征求意見稿)》也正式發布,在新環境下,宜興環保行業再次面臨全新發展機遇。宜興環保該如何抓住機遇,實現發展躍升?宜興市委常委、中國宜興科技工業園管委會主任朱旭峰在接受中國水網采訪時介紹,宜興環保產業,將堅持“優二進三”等四項原則,立足宜興環保產業制造業基礎,積極推進向服務業轉型。
朱旭峰介紹,作為我國環保產業最早聚集發展的區域,在2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宜興成為我國最著名的設備制作業基地,并成立了我國唯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工業園區。在引領著我國環保產業的同時,也孕育出一批本地的優秀企業。宜興正在從“環保之鄉”變成“環保之都”。
他介紹,因為歷史機遇和區域特點,宜興的環保產業在眾多企業家自覺意識下自發成長起來,以設備制造尤其是水處理設備制造為主,企業眾多,但差距較大,良莠不齊,在很多時候甚至出現行業企業惡性競爭。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國家環保政策大背景下,宜興的環保產業相對統一的發展規劃,需要從低端制造向高端設備制造發展,從制造業向服務業轉型。
朱旭峰介紹,基于先發的產業基礎和深厚的經濟文化積淀,宜興的環保制造業基礎,國內其他地方比擬不了。宜興應該堅持自有優勢,在設備制造方面,實現標準化等相應突破。
朱旭峰設想,可在宜興建立一個標準化的工廠,推進設備制造的標準化、模塊化生產。并計劃與國家的“設備檢測中心”合作,嚴格生產,將標準化制造做成樣板,將宜興打造成中國乃至世界的環保制造業基地。
朱旭峰認為,區域經濟及企業的發展,關鍵在于人才,對于企業來說,企業領頭人很重要。對于政府來說,需要培養宜興的企業家。
在此基礎上,政府將出臺相關政策吸引宜興需要的技術型人才,不僅包括專家,也包括技術工人。同時進行有針對性地培訓,幫助宜興企業家及企業內部實現管理、信息等各方面的需求提升。宜興對人才的吸引,不止于傳統的鼓勵式激勵,而是以事業的合作發展為根本。
目前,宜興政府主導,以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為基地,成立江蘇省(宜興)環保產業研究院。計劃以研究院為媒介,引入例如中國水網等宜興發展所需的全球環保創新資源,包括各種人力、智力、媒體、金融以及技術等資源,并以其作為“技術總承包”樞紐,整合宜興本地的品牌企業和產業鏈,同時在資金上進行相應扶持,打造宜興環保產業的龍頭企業,發揮其引領作用,實現宜興環保產業新發展。
相關新聞